春夏交汇之际阳气升发、肝气旺盛,注意这四件事!顺应天时,健康度夏!
把握换季关键期,养阳护肝防湿热春末夏初,天气渐暖,雨水增多,正是阳气升发、肝气旺盛的时节。但此时温差大、湿气重,人体易出现疲劳、上火、关节酸痛、脾胃不和等问题。中医认为,春夏之交是养生防病的关键期,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起居,才能为夏季健康打好基础。 春夏养生,重点做好这4件事疏肝理气,防“春火”春季属肝,肝气旺盛,若疏泄不畅,易出现烦躁、失眠、口苦、眼睛干涩等症状。
调理建议:饮食:多吃绿叶蔬菜(菠菜、芹菜)、枸杞、菊花茶、玫瑰花茶,帮助清肝明目。作息:早睡早起(23点前入睡),避免熬夜伤肝。情绪:保持心情舒畅,可适当散步、打太极,避免生气郁结。健脾祛湿,防“夏困”春夏之交,湿气渐重,易导致困倦、食欲差、舌苔厚腻、大便黏滞。
调理建议:饮食:多吃薏米、赤小豆、山药、茯苓(可煮粥或煲汤),少吃生冷、油腻食物。穴位按摩:每天按揉足三里(膝盖下3寸)、丰隆穴(小腿外侧),帮助健脾祛湿。 运动:适当出汗(如快走、八段锦),促进湿气排出。护好阳气,防“倒春寒”此时早晚温差大,稍不注意易受寒,导致感冒、关节痛、腹泻。 调理建议:穿衣:“春捂”不可少,尤其护好颈、腰、脚踝,避免受凉。饮食:可喝姜枣茶(生姜+红枣煮水),温中散寒,增强抵抗力。艾灸:艾灸关元穴(肚脐下3寸)、大椎穴(后颈),助阳气升发。
养心润燥,迎接盛夏夏季属心,春夏之交可提前调理,避免入夏后心火过旺、口干舌燥。调理建议:饮食:适当吃莲子、百合、银耳、麦冬,滋阴润燥。午休:中午小憩15-30分钟,养心安神。忌过度贪凉:少喝冰饮,避免伤脾胃阳气。推荐2款春夏养生茶疏肝解郁茶(适合易怒、失眠者)材料:玫瑰花5朵、菊花3朵、枸杞10粒,做法:沸水冲泡,代茶饮。 健脾祛湿茶(适合湿气重、易疲劳者)材料:薏米10g、赤小豆10g、茯苓5g,做法:煮水30分钟,当茶饮用。
养生小贴士:晨起梳头100下:助阳气升发,改善头晕乏力。睡前泡脚:用艾叶或生姜煮水泡脚,驱寒助眠。避免过度劳累:春夏阳气外发,过度消耗易导致秋冬季体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