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“三忌”之要,守“三补”之则,严“三防”之戒,顺时养正!
大雪过后,阳气渐归深根,此十五天于养生而言,意义非凡。中医讲究顺时养生,此阶段需遵循“三忌”“三补”“三防”原则,方可安然入冬,为来春阳气生发奠定良好基础。大雪过后,天地间阳气渐趋内敛归根。此时,自然界呈现出一种闭藏的状态,人体也应顺应天时,调整自身的阴阳气血,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。在这阳气归根的十五天里,遵循“三忌”“三补”“三防”原则,对养生保健至关重要。
大雪时节,人体阳气内藏,精力相对较弱。过度劳累,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,都会耗伤阳气,使身体更加虚弱。应适当减少工作量,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熬夜,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,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来进行自我修复和调养。冬季主收藏,人体的情绪也应趋于平静。情绪过激,如大怒、大喜、大悲等,易导致阳气外泄,影响阳气的归根。在这段时间,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保持心境平和,可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冥想等方式舒缓情绪,宁心安神。生冷食物性属阴寒,在阳气归根之际,过多食用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,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。应避免食用生鱼片、冷饮、凉拌菜等,选择温热性的食物,如热粥、热汤、炖菜等,以温暖脾胃,促进消化吸收。
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纳气,与冬季阳气的闭藏关系密切。大雪时节,可适当食用一些补肾助阳的食物,如黑芝麻、黑豆、核桃、羊肉、桂圆等。这些食物具有温补肾阳、填精益髓的功效,有助于增强肾脏功能,提升人体的阳气水平。例如,可将黑芝麻炒熟后研末,每日早晚用温水冲服,或用羊肉与萝卜炖煮,食用后既能补肾又能健脾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在阳气归根时,脾胃功能正常运转,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,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。可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,如山药、红枣、芡实、薏米等。可以将山药、红枣、芡实熬粥食用,具有健脾止泻、益气养血的作用。同时,要注意饮食规律,避免暴饮暴食,以免加重脾胃负担。冬季气候干燥,易伤肺津。大雪时节,在补阳的同时,也要注意补肺润燥。可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,如百合、银耳、雪梨、蜂蜜等。如用百合与银耳炖汤,加入适量雪梨块,食用后可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,缓解冬季干燥引起的咳嗽、咽干等不适症状。
大雪过后,气温明显下降,防寒保暖是首要任务。要及时添加衣物,尤其是头部、颈部、背部、腹部和脚部等部位,这些部位易受寒邪侵袭。外出时可佩戴帽子、围巾、手套,穿着保暖的鞋袜;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可使用暖气或空调调节室温,但要注意通风换气,避免空气干燥。大雪天气,道路积雪或结冰,容易滑倒摔伤。出行时要选择合适的鞋子,如防滑雪地靴等;行走时要小心谨慎,放慢脚步,避免奔跑或追逐;上下楼梯时要抓好扶手,老年人和儿童最好有家人陪伴。如不慎滑倒,要注意保护头部、颈部和腰部等重要部位,避免造成严重损伤。冬季是呼吸道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发季节。在阳气归根的十五天里,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,更要注意预防疾病。要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,但要避免在寒冷的早晨或雾霾天气外出锻炼;保持室内空气清新,定期开窗通风;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;可根据个人情况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等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大雪时节阳气归根的这十五天,遵循“三忌”“三补”“三防”的养生原则,精心呵护自己的身体,就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,在四季轮回中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