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中医文化!
首先我们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:是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——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,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核心,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,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。
核心思想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、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。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,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。通俗的讲我们生病、健康是一个综合多方面因素的结果。如与之有关的情绪、饮食、睡眠、气候、地域、体质等。我们的各个组织、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,在一个组织器官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到其他组织器官。
此外,人与自然也是统一的,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。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,而机体则相应的产生反应。在功能上相互协调,相互为用,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。因此,我们身处何地、何时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。
辨证论治中医讲究天人合一,整体观念的同时,也是非常注意辨证论治,转换过来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实事求是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,身处环境,遇事心态,饮食习惯等不可能完全一样,这也就导致了中医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同一种病可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,不同的病可能使用同样的治疗方法。而辩证论治中所谓“证”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。包括病变的部位、原因、性质以及邪正关系,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,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,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、更深刻、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。
(如:肾阴虚证,它可以是很多种疾病的证型,我们治疗时用滋肾阴的药物就可以治疗多种疾病,这就是异病同治,同病异治的原因)。
所谓“辨证”,就是将四诊(望、闻、问、切)所收集的资料,症状和体征,通过分析综合、辩清疾病的原因、性质、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,从而概括、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。所谓“论治”又叫施治,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。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。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。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,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。
什么是中医的“四诊法”?“四诊法〞即:望、闻、问、切,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。
1.“望诊〞:就是观察病人的神、色、形、态的变化。“神〞是精神、神气状态;“色〞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;“形〞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;“态〞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。这就是对病人面目、口、鼻、齿、舌和苔、四肢、皮肤进行观察,以了解病人的“神〞。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,把它列为四诊之首。
2.“闻诊〞: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、呼吸、咳嗽、呕吐、呃逆、嗳气等的声动,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、口臭、痰涕、大小便发出的气味。
3.“问诊”: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,寒热、汗、头身感、大小便、饮食、胸腹、耳、口等各种状况。
4.“切诊〞:就是脉诊和触诊。脉诊就是切脉,掌握脉象。触诊,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,察看病人的体温、硬软、拒按或喜按等,以助诊断。
中医人是真正的智者,能人所不能,把握病人生命状态,解病人之危,谱杏林千古之神话。中医人又是真正的明者,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极限,用生命阐释着对中医理解,立中医不朽之传奇。窥视生命之真谛,探求洪荒奥义,阐释天地玄机,中医以永不止步的姿态在持续发展中砥砺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