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已至:阳气初生,抓住养阳宝贵的“黄金期”5个养阳要点要知道!

发布时间:2025-01-10 浏览量:339

冬至,宛如阴阳交替的一道分水岭,阴极阳生,阳气于斯时缓缓复苏,恰是阳虚体寒者调养摄生的珍贵“黄金期”。阳虚体寒之征与冬至养生契机。中医之理,阳气仿若生命之舟的帆,为人体的机能运转供输动力。阳虚体寒者,仿若置身寒冬,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、神倦乏力、便溏泄泻等症如影随形。值此冬至,自然界阳气初萌犹弱,恰如星星之火,若善加利用养生之法,可助人之阳气蓬勃生发,有事半功倍之妙。

饮食养阳:温热食材的巧妙摄取。可适当啖食羊肉、桂圆、核桃、红枣、韭菜等温热食材。

羊肉性温,善温中暖肾、益气补虚,堪称冬至补阳的上佳之选,古有“人参补气,羊肉补形”之美誉,羊肉炖萝卜,暖香四溢,补阳驱寒。桂圆能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。核桃可补肾固精、温肺定喘;红枣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。韭菜温肾助阳、行气理血,常可烹制桂圆红枣粥、韭菜炒鸡蛋等佳肴。然补阳之物,食之有度,过犹不及,生冷寒凉如冷饮、生鱼片等则宜敬而远之。

艾灸养阳:穴位与艾草的纯阳之约。艾灸养生,恰似借艾草纯阳之力,开启穴位与身体的温暖对话。借艾绒燃烧之温热,循经透穴,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、补阳益气。常用穴位有关元、气海、神阙、足三里等。关元穴,位脐下三寸,为小肠募穴,乃补肾固本、补益元气之要穴;气海穴居脐下一寸半,有“元气之海”之称,可益气助阳、调经固经;神阙穴即肚脐,有回阳救逆、健脾补肾之功;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三寸,为胃经合穴,能生发胃气、燥化脾湿、补益气血。艾灸时,当留意温度与时长,以防灼伤肌肤,每周 2 - 3 次为佳。古云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”,足见艾灸在养生疗疾中的独特地位。

运动养阳:柔和锻炼以助阳气生发。适度运动可促阳气生发畅达,然冬至时节,运动宜缓,忌大汗淋漓,以防阳气外泄太过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皆为上选。太极拳如行云流水,动作轻柔舒缓,可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、平衡阴阳;八段锦八式环环相扣,能周身锻炼,强身健体、调理身心;散步徐行,可使气血周流、关节灵活,且能亲近自然,感受阳气萌动。


运动时辰,以上午阳盛为宜,时长 30 - 60 分钟即可。

泡脚养阳:中药足浴温通经络。冬至时节,泡脚亦为养阳妙法。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,温通经络,助阳气生发。以下为几款适宜的泡脚方:艾叶泡脚方:艾叶性温,具有温经止血、散寒止痛之效。取艾叶 30 克,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,煮沸后转小火煮 10 分钟,待水温适宜后泡脚,可驱寒暖身,尤其适合宫寒痛经、手脚冰凉者。花椒泡脚方:花椒温中止痛、杀虫止痒。用花椒 20 克,加适量水煮开后泡脚,能除湿散寒,对寒湿脚气、下肢浮肿有一定改善作用。肉桂泡脚方:肉桂补火助阳、引火归元。取肉桂 15 克,煮水泡脚,可温补肾阳,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、畏寒怕冷等。